在“双碳”目标驱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的背景下,构网型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波动性与电网稳定性矛盾的关键技术。在政策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专门提出“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在标准端,国标《构网型变流器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也在加快编制。
pg电子储能在这一领域率先突破,其研发的《35kV大容量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系统》凭借创新技术路径和卓越性能,成为构网型储能的标杆性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更在行业权威平台ESIE2025储能峰会上获得重点展示——公司技术总监汤旭通过专题报告深度解析了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展现了pg电子储能在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领域的前沿探索与产业化实践。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pg电子储能的35kV高压直挂储能系统采用高压级联型拓扑结构,将多个电池簇直接串联升压至35kV,无需传统升压变压器,大幅降低系统损耗。该技术单机容量可达百兆瓦级,循环效率超过92%,显著高于传统液冷储能的85%以下水平。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高效性与经济性:取消升压变压器后,系统损耗降低6%-10%,且通过多电平叠加技术减少谐波干扰,电能转换效率提升至92%以上。
安全性突破:采用“无电池簇并联”设计,彻底消除并联环流风险,结合全生命周期电池管控技术,可实现电芯一致性动态均衡与故障预警,将热失控概率降至行业最低水平。
构网能力卓越:首创自同步电压源控制技术,具备自主惯量响应与宽短路比运行能力,可在电网故障瞬间提供无功电压支撑,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导致的“双高”(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高波动性)系统稳定性难题。

二、应用场景与项目实践
该技术已在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用户侧标杆项目:内蒙古创源合金项目配置91.5MW/366MWh构网型储能系统,为国内最大用户侧项目,有效解决铝冶炼企业的高能耗与电网调峰矛盾。
电网侧调频调峰:青海海南州150MW/600MWh储能电站项目采用该技术,是迄今为止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级联高压储能电站,为青海电网提供毫秒级调频响应,系统效率提升6%到10%。
新能源配套场景:甘肃瓜州风电场项目作为全球首个主力电源型构网储能示范项目,实现风电平滑出力与带330kV系统黑启动、孤网运行等功能。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pg电子的技术突破推动行业标准升级。其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入选《国家工信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其35kV自同步电压源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更是荣获2024年国家工信部“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一等奖,标志着该技术路线获得国家级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ESIE展会也同期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pg电子储能强势入围“2024年度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国内用户侧市场出货量Top10榜单”,充分彰显其在储能系统高电压化、智能化与规模化应用中的标杆作用。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复杂度持续提升,构网型储能将成为稳定电网的“压舱石”,而pg电子通过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挖掘与场景化应用,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的pg电子方案。